最新消息
獲獎喜訊
喜訊:
在由中華教育會主辦第32屆教師環山賽本校鄭瑗珩老師獲女子二組第一名,黃素貞、張婉文、蔡珞妍、蔡秀華、鮑家欣獲女子接力第5名。
特以此訊,表示熱烈的祝賀!
探索自然 共同成長 我校舉行小二級樹藝探索親子活動
為了增進親子間的互動,並讓孩子們更貼近大自然,我校學生輔導室於日前在石排灣郊野公園舉辦了一個充滿樂趣的樹藝探索親子活動,包括繪本深度閱讀、廿四節氣遊戲、自然植物探索和藍曬手工創作。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一位專業導師來帶領家長和孩子們認識藍曬工藝的歷史和製作方法。在活動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們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全神貫注地學習製作的技巧。當一起收集植物素材時,每對親子間的互動模式都有所不同,有些親子一同探索,有些分工合作,還有些共同觀察不同的植物。在隨後的作品製作過程中,親子們展現出了協作默契。每個人都用心地創作,並在完成作品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們驕傲地拿著自己的藍曬作品,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最後,大家一起合照,並進行了分享,記錄這美好的時光。
此次樹藝探索親子活動不僅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還拉近了孩子們與大自然的距離。孩子們透過學習藍曬工藝,體驗到了創作的樂趣,同時也學到了更多關於植物和自然的知識。他們在活動中與家長共同學習,建立了更緊密的連結。這次活動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次的親子活動吧!
運用腦科學知識 提升學與教效果 —— 我校小學部舉行腦科學為本教學工作坊
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本校小學部全體教師於10月21日及28日進行為期2天的校本培訓——腦科學為本教學工作坊,共有45人涵蓋小學各個年級和不同科目的教師。此次工作坊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師們了解腦科學研究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腦部運作。透過實踐和案例研究,將學會如何運用腦科學原理來設計和執行更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們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
這個工作坊的內容豐富多樣。首先,香港腦科學專家陳惠良先生對腦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教學應用進行了介紹。探討腦科學對於學習和記憶的影響,以及如何應用這些知識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介紹各種腦科學工具和技術,例如腦波儀和腦影像技術,讓老師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思維和情緒狀態。此外,討論如何在課堂上創造出充滿挑戰和互動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力。講師通過生動的示範和實例,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大腦的運作方式、學習記憶的機理以及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腦神經活動。教師們對於工作坊的組織和安排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次具有實質性收穫的培訓活動。而且,通過互動交流,不僅增長了學科知識,更豐富了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
接下來,小學部將於11月份組織8位種子教師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從真情實景中進行教學研究,運用腦科學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實踐,讓參與者實際體驗到腦科學教學的效果,促使教師在實際操作中熟練應用所學知識,同時,亦為教學活動設計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課堂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果,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環境保護 從我做起 我校組織小一級學生到望廈環境資訊中心參觀學習
為加強學生對保育的認識,日前,我校組織小一級的學生前往望廈環境資訊中心,展開一場關於愛護環境與動物保育的生動學習之旅。這次活動中,同學們觀賞了一場引人入勝的環保劇場,深入了解了熊貓的獨特外貌、生活習性,以及中央人民政府贈送給澳門特區的兩隻大熊貓“開開”和“心心”在澳門的生活片段。學生們從中獲得了豐富的保育知識。除了觀劇之外,同學們還親身參與了廢紙循環再造活動。他們積極參與廢紙的收集、碎紙機的操作、紙漿的分離和瀝乾等環節,全程投入實踐環保的行動。這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增加了課外的知識內涵,更親身體驗了環保活動的樂趣。他們的視野因此得到了擴展,愛護環境和保育動物的意識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校將繼續致力於提供多樣化的課外體驗,激發學生們對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育的熱情。我們相信,這些知識和經驗將培養學生們的環境意識,讓他們成為未來的環保領袖。